图录号/艺术家:

陈寅恪先生文稿集 (一百一十二件选三十)

图录号:19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寅恪先生文稿集 (一百一十二件选三十)
图录号:
194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一百一十二件选三十)
作品分类:
尺寸: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3241771
USD:42840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敬华
拍卖会名称:
上海敬华 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名家小品暨文人书法、陈寅恪手稿专场 成交额:2,006.93 万元 成交率:91.49%
拍卖时间:
11月1日拍卖
备注:
声 明:
纸本
说明:陈寅恪(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之孙。
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兰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人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据《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仅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函请陈寅恪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记载,并注明辞谢未就,荐陈垣代己。上述职务据《修水县志稿》),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在助手的帮助下,他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塞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寒柳堂记梦》。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陈寅恪:
一代史家,三世风流
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含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德教之所托命者也。
—吴宓《空轩诗话》
陈寅恪为后世的中国学人提供了一种在文化苦恋及极浓的忧患意识煎熬下生命常青的典范。
—陆健东
陈寅恪强调中国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在近代学人中,他是少数能自践其信念的一个人。他对西方和印度的经典能有直接的了解,但是他的心灵从来没有为西方所征服。相反地,他却能以不同文化为参照系统而发展出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
—畲英时
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是高于一切的,既高于政治,也高于学术。
—陈寅恪
年 表
①湖南长沙。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家学渊源,少时即能背诵《十三经》,且每字必求正解。期间随祖父任职不断搬迁,先后至湖北、湖南长沙等地。
②长沙南京。1900年,随父搬至南京。6月祖父辞世,父亲不排斥西学,于私塾外办家学堂,讲授西学。
③南京日本。1902年,13岁随兄陈衡恪自费至日本留学,学日语,对日本文化有了初步认识。三年后因脚气病,回家疗养,入复旦公学受西学教育,同时亦终日埋头佛书和古籍中。
④南京欧洲。1909年至1914年,先后留学德国、瑞士、法国。在德国柏林大学受历史语文学派影响。重视语言学习;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西欧各国语言文学。在法国巴黎大学就读。
因一战爆发,被江西教育司召回,阅留德学生试卷三年,患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症,但换得江西省官费留学资助。期间到北京,任蔡锷秘书,参与讨袁。1917年为侍奉父母居住南京。
⑤南京欧美。1918年底赴美国哈佛留学,主修梵文、巴利文、希腊文等。1921年9月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梵文、藏文及其它东方古文字学。整个留学期间,不求任何学位,完全为读书而读书。
⑥柏林北京。1925年,经梁启超推荐,受聘为清华国学院导师。主要致力于研究佛典的翻译及汉民族和西北民族的交往史,此时他的语言积累起到了关键作用。1926年,王国维自杀,做铭文倡独立思想自由精神,成为其一生的行为准则。
⑦北京香港。抗战爆发,随学校迁往西南联大,视力开始出现问题。1940年至港,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右眼视网膜已现剥离,困难中写成《唐代政治史略论稿》。
1942年6月珍珠港事件后辗转到桂林,任教广西大学。12月底始至成都,任教燕京大学。生活艰苦,眼疾恶化,次年双目失明。1946年底回清华继续教学研究。内战继起,心情沉重。
⑧北京广州。1948年受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之邀,到广州任教。1954年,因坚持思想自由,拒绝北上任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二所所长。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一直对陈寅恪照顾有加,“文革”前未受冲击,全心撰述完成《论再生缘》(1954)和《柳如是别传》(1964)。“文革”后,陶调往北京,陈寅恪开始遭受批判,1969年10月7日被折磨而死。
194-1
高鸿中明清条陈和议残本跋稿 陈寅恪撰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2
逍遥游向郭义及支遁义探源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复写本1册 纸本
194-3
元代汉人译名考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复写本1册 纸本
194-4
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1964年复写本1册 纸本
194-5
灵州、宁夏、榆林三城译名考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1964年复写本1册 纸本
194-6
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油印本1册 纸本
194-7
蒙古源流作者世系考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1964年复写本1册 纸本
194-8
读洛阳伽蓝记书后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复写本1册 纸本
194-9
大乘章译书后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纸本
194-10
有相夫人生天因缘曲跋等二文稿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11
须达起精舍因缘曲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12
敦煌本唐梵翻对字般若蜜多心经跋 陈寅恪撰
1964年复写本 1册 纸本
194-13
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14
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序 陈寅恪撰
1册 附抄本一册 纸本
194-15
南岳大师立誓愿文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16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页 纸本
194-17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18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续稿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油印本1页 纸本
194-19
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20
杨树达论语疏证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2页 附另抄本1份 纸本
194-21
陈述辽史补注序 陈寅恪撰
1965年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22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2页 附另抄1份 纸本
194-23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2页 附另抄1份 纸本
194-24
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2页 附另抄本1份 纸本
194-25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26
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序 陈寅恪撰
1965年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27
徐高阮重刊洛阳伽篮记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2页 附抄本1页 纸本
194-28
朱延丰突厥通考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2页 纸本
194-29
论唐高祖称臣突厥事稿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0
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1
校补记及校勘记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零3页 纸本
194-32
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3
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4
赠蒋秉南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2页 纸本
194-35
述东晋王导之功业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氏稿本 1册附油印本 铅印本各1册 纸本
194-36
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7
书魏书萧衍传后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8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淡之关系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7
书魏书萧衍传后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9
读哀江南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40
桃花源记旁证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41
唐书才子传康洛传后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铅印本1页 纸本
194-42
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油印本1册 纸本
194-43
论韩愈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39
读哀江南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40
桃花源记旁证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41
唐书才子传康洛传后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铅印本1页 纸本
194-42
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油印本1册 纸本
194-43
论韩愈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44
读东城老父传 陈寅恪撰
1958年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45
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2册 纸本
194-46
四声三问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47
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 陈寅恪撰
1964年复写本 1册 纸本
194-48
加于“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辩证”后
陈寅恪撰
1964年复写本 1册 附油印本2册 纸本
194-49
以杜诗证唐灾所谓杂种胡之义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复写本1册 纸本
194-50
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 陈寅恪撰
复写本 1册 纸本
194-51
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复写本1册 纸本
194-52
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稿
陈寅恪撰
陈氏手稿本 1册 附抄本 复写本名1册 纸本
194-53
佛教翻译文学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54
金明馆丛稿目录(二编)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抄本1页 纸本
194-55
陈寅恪教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批判
1966年稿本 2册 纸本
194-56
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等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另抄本1册 纸本
194-57
王观堂挽词并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58
自序二稿 陈寅恪撰
1944年陈氏手稿本 2页 纸本
194-59
元白诗笺证稿新乐府章校改表 陈寅恪撰
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60
元微之遣悲怀诗之原题及其次序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61
元白诗笺证稿目录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页 纸本
194-62
柳如是研究笔记资料 陈寅恪撰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63
阙特勒碑考稿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64
魏志司马芝传跋 陈寅恪撰
抄本 2页 附复写本2页 纸本
194-65
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利问疾品演义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66
童受喻鬘梵文残本跋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附油印本1册 纸本
194-67
施绍莘西畲山居记等柳傅资料 陈寅恪辑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68
赵彦蘅云丽漫钞
陈氏手抄本 1页 纸本
194-69
菩萨本生发论疏藏文译本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藏文抄本 1册 纸本
194-68
赵彦蘅云丽漫钞
陈氏手抄本 1页 纸本
194-70
外族文字抄件散页
陈氏手稿本 2册 纸本
194-71
支愍度学说考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72
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陈寅恪撰
油印本 共3册 纸本
194-73
梁译大乘起信论伪智恺序中之真史料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页 纸本
194-74
武曌与佛教及附加于武曌与佛教附注前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75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撰
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册 纸本
194-76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撰
194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册 纸本
194-77
大唐业起居注
清末刻本 1册 纸本
194-78
魏晋南北朝史讲义(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79
两晋南北朝史
1951年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80
两晋南北朝史参考资料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81
晋至唐文化史 陈寅恪撰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民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82
唐诗证史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83
元白诗证史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附排印本一册 纸本
194-84
暑期中文稿薄 陈寅恪撰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85
李武韦杨集团补充材料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86
借书附记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87
陈寅恪敦煌研究(中国中古哲学史材料)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2册 纸本
194-88
禅宗文学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89
蒙兀史料 陈寅恪撰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90
梵文音译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陈氏写本 1册 纸本
194-91
“邑静”书页
抄本 6页 纸本
194-92
钱牧斋先生年谱
清未铅字排印本 1册 纸本
194-93
牧斋有学集补遗 钱谦益撰
民国间抄本 1册 纸本
194-94
钱谦益、柳如是撰 牧斋集外诗 柳如是诗合集
民国初年 佚丛甲集本 1册 纸本
194-95
投笔集笺注
清宣统上海国光印刷所排印 1册 纸本
194-96
投笔集
民国初年抄本 1册 纸本
194-97
楚辞新注导论稿 蒋天枢撰
蒋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98
湘绮楼自书圆明园词 王闿运撰
民国初年石印本 1册 纸本
194-99
忠王李秀成自述
影印本 1册 纸本
194-100
唐寅画稿
民国初年石印本 4册 纸本
194-101
东涧写校李商隐诗集三卷 李商隐撰
民国初年石印本 1册 纸本
194-102
又玄集 韦庄述
1951年影印本 1册 纸本
194-103
陈华书札 陈华书
1952年陈华手书 1通 纸本
194-104
学术研究
1978年第一期 1册 纸本
194-105
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106
几何原本满文译本跋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页 纸本
194-107
牧斋集补 丁均衡辑
1964年潘景郑抄本 1册 纸本
194-108
参考书目 蒋天枢书
蒋氏手稿本 2册 纸本
194-109
中大历史系教学会议文件知会等杂件
1份 纸本
194-110
陶靖节先生诗集四卷 陶渊明撰
明刻本 2册 纸本
194-111
临川集拾遗 排印本
1册 纸本
194-112
陈寅恪先生存稿失群书页
1份 纸本
194-70
外族文字抄件散页
陈氏手稿本 2册 纸本
194-71
支愍度学说考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72
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陈寅恪撰
油印本 共3册 纸本
194-73
梁译大乘起信论伪智恺序中之真史料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页 纸本
194-74
武曌与佛教及附加于武曌与佛教附注前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75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撰
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册 纸本
194-76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撰
194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册 纸本
194-77
大唐业起居注
清末刻本 1册 纸本
194-78
魏晋南北朝史讲义(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 陈寅恪撰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79
两晋南北朝史
1951年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80
两晋南北朝史参考资料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81
晋至唐文化史 陈寅恪撰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民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82
唐诗证史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83
元白诗证史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附排印本一册 纸本
194-84
暑期中文稿薄 陈寅恪撰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85
李武韦杨集团补充材料
陈氏稿本 1册 纸本
194-86
借书附记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87
陈寅恪敦煌研究(中国中古哲学史材料)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2册 纸本
194-88
禅宗文学 陈寅恪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89
蒙兀史料 陈寅恪撰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90
梵文音译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陈氏写本 1册 纸本
194-91
“邑静”书页
抄本 6页 纸本
194-92
钱牧斋先生年谱
清未铅字排印本 1册 纸本
194-93
牧斋有学集补遗 钱谦益撰
民国间抄本 1册 纸本
194-94
钱谦益、柳如是撰 牧斋集外诗 柳如是诗合集
民国初年 佚丛甲集本 1册 纸本
194-95
投笔集笺注
清宣统上海国光印刷所排印 1册 纸本
194-96
投笔集
民国初年抄本 1册 纸本
194-97
楚辞新注导论稿 蒋天枢撰
蒋氏手稿本 1册 纸本
194-98
湘绮楼自书圆明园词 王闿运撰
民国初年石印本 1册 纸本
194-99
忠王李秀成自述
影印本 1册 纸本
194-100
唐寅画稿
民国初年石印本 4册 纸本
194-101
东涧写校李商隐诗集三卷 李商隐撰
民国初年石印本 1册 纸本
194-102
又玄集 韦庄述
1951年影印本 1册 纸本
194-103
陈华书札 陈华书
1952年陈华手书 1通 纸本
194-104
学术研究
1978年第一期 1册 纸本
194-105
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册 纸本
194-106
几何原本满文译本跋 陈寅恪撰
油印本 1页 纸本
194-107
牧斋集补 丁均衡辑
1964年潘景郑抄本 1册 纸本
194-108
参考书目 蒋天枢书
蒋氏手稿本 2册 纸本
194-109
中大历史系教学会议文件知会等杂件
1份 纸本
194-110
陶靖节先生诗集四卷 陶渊明撰
明刻本 2册 纸本
194-111
临川集拾遗 排印本
1册 纸本
194-112
陈寅恪先生存稿失群书页
1份 纸本
出版:《陈寅恪先生遗墨》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